► JOIN OUR DISCUSSION

我們的超薄挑戰旅程
The story of our single-visit ultrathin veneer challenge.

本文翻譯自陳鉉醫師,原文連結


上週末是 CEREC Asia 的年會,在這個年會中我們展示了整個團隊 2017 年的成果。

講台正面觀,曹醫師正講述著他的瘋狂數位牙科研究。

 

在我們分享的幾個主題中,有一個特別受到關注的題目: non-prep CAD/CAM 超薄貼片。

為了得到這張照片,花費的心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。

 

就我個人來說,我對這種 non-prep 或是 minimal-prep 的方式並不是太有興趣,一來運用範圍比較狹窄,二來需要較高的牙齒結構完整性要求。他們同時也需要比一般貼片更大量的技師工作以及技巧;在醫師端, delivery 的前後處理也更具挑戰性且費時。而且老實說吧,我是一個懶惰的傢伙。

另外,大家都知道,陶瓷的研磨有它的極限,是吧?

通常,如果您將研磨跟超薄貼片擺在一塊,那肯定會是段慘痛的時光。

 

然而,在那個命運之日,我在 Facebook 上看到了這個友善的挑戰。 這出自於台灣的一位贋復大師,儘管不是使用 CAD / CAM,他經常展示一些令人驚嘆的作品。

挑戰,接受。

 

「你知道你做了什麼嗎…」
在我看到這些字的同時,我的心就沉了下去。也許是因為我認識某位牙醫,他總是很低調,不會隨便接受挑戰,他叫作曹醫師。
開玩笑的,於是隔天我馬上被自願接下這個「用 CAD/CAM 作出一樣成果」的不可能任務。理論上,我能對我的老闆說不,但我還是希望能有份工作過活。

於是,在距離年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,我們必須找出作出這種超薄貼片的方法。但多薄才叫薄?

「150 µm 就可以了啦!」

「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」

 

你是指 150 µm 嗎? 這是 70 µm 的邊緣。

 

如果你曾仔細觀察瓷塊研磨的過程,粗糙的鑽石用難以置信的速度猛烈撞擊在脆弱的陶瓷上,你會驚訝它竟然可以成功完成最終的贋復物;但並不是所有的陶瓷都能作到,所以第一件事,我們必須知道每種陶瓷在多薄的邊緣下,仍然不會發生 chipping。

Enamic CAD/CAM 隱形眼鏡,有人要來一片嗎?

 

經過一連串的散盡家產,該選擇哪種陶瓷種類?以及邊緣該怎麼設計才是最合適的?

我們終於得到了結論。

如果這樣排列他們,你將能得到中國的古老神秘力量。
Thomas,CEREC Asia 的 CEO,完全不敢去想像為了這個案例我們用了多少瓷塊。

 

儘管還沒經過嚴謹縝密的科學驗證,我們測試了十幾種不同的瓷塊,發現 Enamic 的表現最為穩定,對於 200 µm 以下的贋復物尤其如此。

那現在該是把我們的理論付諸實踐的時候了。

這位患者在兩個正中門牙間有 diastema。
贋復物是在 InLab 中設計的。 為了得到一個清晰的掃描,我們使用了比平常更多的粉末。
在這種厚度下,潤濕陶瓷對於透明度有很大的影響。
Post-cementation,很近的觀察下可以勉強看出邊緣。
拋光後,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見邊緣的微小台階。
最終成果近照。

 

不瞞你說,發現 non-prep 貼片竟然也可以是 CEREC 當天完成的項目之一,這點我們也非常驚訝。

我們的教育中心主要任務之一,就是標準化以及優化這些新的工作流程。 因此,儘管這個第一個案例花了我們整整一天來嘗試與失敗,下一個案例我們已經成功地減少了一半以上的製作時間。

 

從一個挑戰開始,變成一種偏執,再投入團隊的努力,最後成為現實。

我謹代表 CEREC Asia,感謝所有為這個有趣專題貢獻的瘋狂牙科相關人士們。

5 1 vote
Article Rating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
0 Comments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
0
Would love your thoughts, please comment.x
()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