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雖然題目是數位牙科,不過內文其實著重在氧化鋯的進展,內容簡介了氧化鋯的演進,以及作者推薦的內染技巧。由於目前大多醫師相對其他瓷塊還是比較熟悉氧化鋯,所以這是一篇傳統轉數位的醫師入門的好文章。
前言
以往製作贋復物都是使用Analog技術,印模出來口外製作,但在CAD/CAM系統發展了20年的今天,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,材料、儀器、電腦軟硬體的進步,現在的贋復治療,已經可以達到 “Modeless” 的工作流程。
作者認為,如果我們可以整合Analog時代的知識進入數位流程,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,本篇為作者使用數位流程製作全鋯冠六年來的心得分享。
全鋯冠的發展過程
2010年,作者使用”Double scanning”的技巧,先在模型上Wax-up,再將Wax-up掃描進電腦成為牙齒的外型,在這個年代氧化鋯還是純白的,內染的浸潤深度很淺,所以在臨床的咬合調整後,通常需要再次外染來達到美觀。

2013年,因為軟體牙體型態的改進,開始可以純用電腦設計,不需經過Wax-up,同時氧化鋯的染劑浸潤深度也經過改善,能達到更深層,咬合調整只要不要過多,可以不需再次染色。

2014年,口掃機進步為彩色的畫面,在設計過程中能得到更多資訊,氧化鋯在Long-span Bridge的收縮控制進步了,所以大部分的贋復案例下都可以應用了。

2015年,內建多層次顏色、高透明度的氧化鋯塊誕生,使上顎前牙的全鋯贋復成為了可能,至此,全口的贋復物都已經可以運用。

但氧化鋯透明度上升、強度會隨之下降,下圖是Chang’s Multi-Layered Aurora Lite Block。

全鋯冠的上色概念
- 氧化鋯的內染是用滲透的,滲透的越深,臨床上能調整的量就越多,目前市面上有三大類氧化鋯(純白、內建底色以及高透度),不同鋯塊必須使用不同染色劑。
Source: Chang Hwan Kim CDT, Labline 2016; Volume 6, Issue 2:12-33. - 不同研磨機導致的表面粗糙度不同,染色結果也會不同,較粗糙的表面滲透深度較深,染出來的顏色也會較深。
下圖為同檔案、同染劑,但不同研磨機所磨出來的染色結果。Source: Chang Hwan Kim CDT, Labline 2016; Volume 6, Issue 2:12-33. 越粗糙的表面染色結果越深。
Source: Chang Hwan Kim CDT, Labline 2016; Volume 6, Issue 2:12-33. - 刷上顏色後,多刷幾層蒸餾水能讓染劑滲透的更深層,但是顏色會變淺,所以作者使用A3來達到A2的效果。
Source: Chang Hwan Kim CDT, Labline 2016; Volume 6, Issue 2:12-33.
Dipping Technique
因為用刷的很難達到重複性,每次的量跟力道都很難一致,用沾的能夠達到比較均勻的成果。
作法為用鑷子夾住pre-sintered的氧化鋯,先浸入cervical 1/3 一秒,再浸到cervical 2/3 一秒,最後整個crown 一秒,拿起來吹乾(如果沒有吹乾,會有條紋出現),最後再進爐( 150 度 10 分鐘)乾燥,就可以達到均勻的基本漸層。

切端1/3的Enamel也能反過來用沾的

染色順序
作者使用的染劑是 Zpex smile (左)跟 Dipping liquids (右),Zpex 是用刷的、Dipping 是用沾的

![]() |
1. 如果Block太亮,先用Grey降低Value |
![]() |
2. 均勻塗上需要的Dentin色 |
![]() |
3. 用Orange pink加強較深Chroma的區域 |
![]() |
4. 年輕較透的牙齒,在Incisal 1/3塗上Young Trans增加深度 |
![]() |
5. 用Opal來製作白條紋,然後用更深一階的Dentin刷在旁邊增加對比 |
![]() |
6. 用T-Glass Blue或Grey來製作切端透明度 |
![]() |
7. 最後用Opal來製作Mamelon和Halo effect (紅色範圍)
8. 右圖為燒結完成的結果 |
– Adjunct Attending physician of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Prosthetic Dentistry Department
– Member of The Academy of Prosthetic Dentistry, ROC TAIWAN
– Specialist of Taiwan Academy of Digital Dentistry
– Lecturer at CEREC Asia Training Facility